9游会课堂教学能力培训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2-18
 9游会【摘要】一些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思维要求上有较大差距,成绩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高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形成产生障碍。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

  9游会【摘要】一些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思维要求上有较大差距,成绩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高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形成产生障碍。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数学讲求的是严谨的逻辑思维,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较灵活的思辨能力.可以说,思维判断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好坏.特别是对高中数学而言,许多题目都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没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难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点的,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以便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现代数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受升学等因素的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只“讲究实效”,只重视讲授基础知识,而忽视学生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对思维方式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顾及甚少,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先谈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学生的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巧引导妙安排,设计思维情境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每堂课的开头.这是因为巧妙的开头,尤如战前动员,使学生精神振奋,迅速、自觉地进入思维的角色,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根据中学生爱类比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某些知识,一上课就由这种知识类似地推出另一种新知识;根据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易作直觉思维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举出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归纳概括出所学新知识;根据中学生爱争论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出一定的问题,让他们充分讨论、分析和综合得出结论;根据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观察、思考,充分发现和解决问题等。

  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自觉为学生提供训练思维的机会,对学生思维中蕴藏着的智慧萌芽,要倍加爱护,并积极引导,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习惯,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体会到自己“思维的成果”和“思维的快乐”。

  三、恰当设置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精辟地指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的角度、层次和要求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作为数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课型要求等提出不同的问题,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设置适度性问题,培养学生敏捷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是否敏捷,一条重要因素就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度,这里所说的适度,就是指设计的问题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如果教学每节内容都能设计出适度的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思维的积极性也就会自然产生,教师再辅之以恰当的启发点拨,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敏捷。

  2.设置比较型问题,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能力。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而要区分事物,首先就得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比较,人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不可思议的。比较型的问题,与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求同过程是从彼此相关联的大量具体材料中抽出规律性结论的过程,从各种材料中寻求共同点的过程.因此,设计一些比较型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同能力。

  3.设置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设想,大胆创造,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随时注意多方位思考,变换角度思维,使他们思路开阔,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心理状态,通过活跃的思维达到求异、求佳、求新,具体做法是:除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型问题,通过寻求问题的结论或条件或某种规律,来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4.设置互逆型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学生思维的发展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判断一个学生思维能力强不强,依据之一就是考察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灵活不灵活,因此,要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整体逆向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每一节内容时,除了向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正向思维训练外,还应不失时机的设计逆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从一个问题的相反思路上去思考,或者从一般思路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展相互促进。

  5.设置迷惑型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思考问题,条条框框少,思想束缚性小.他们敢于怀疑成人的意见,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并能批驳别人的见解,尖锐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他们的“批判”往往是片面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为了使他们的“批判”思维趋于成熟、全面9游会、正确,教师应机警地适时地设计一些迷惑型问题,迷惑学生.教学中,认认真真的出错,诱使学生“上当受骗”,展开争论。

  总之,数学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教材内容等,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维,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当前不受任课老师的重视,如何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实施,如何让课堂评价益于教学、益于学生,本文认为学校管理层应该制定一些有关课堂评价重视程度导向机制,具体的导向机制如下。

  1、学校设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监管小组”。学校领导要把课堂评价纳入教学管理体制,组织专门的“课堂评价监管小组,该小组由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以及优秀学科任课老师组成。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保障制度,把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常规工作,制定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规定,宣传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思想,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充分营造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价的氛围,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学校非常重视课堂评价的实施。

  2、制定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实施政策。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学校首先应做出具体的规定,其内容应该包括学校多长时间应该开展一次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权利和义务,如何选拔和培训课堂评价人员,如何制定课堂评价标准,如何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如何反馈和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这些规定的出台与制定,从根本上切实保证了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3、学校定期宣讲课堂评价理念和思想。课堂评价能否做到科学、有效,并收到良好效果,关键取决于评价人员和教师的评价理念和思想是否正确,正确的评价理念能够有效帮助和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故学校定期为老师和学生开设宣讲课堂评价理念和思想的讲座,促进信息技术老师具有课堂评价实施的热情,同时也可鼓动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实施课堂评价,让师生都越来越重视课堂评价。

  定期向教师进行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目前,大多数小学缺乏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之前,必须对教师进行相关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组织教师定期进行课堂评价的培训活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倡导和引领教师全程参与评价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的重要成员之一,必须掌握基本的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学校必须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力争做到全面、系统和新颖,培训方式要多种多样,并努力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进行锻炼,从而保证培训的良好效果。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培训机制具体如下。

  1、加强领导,注重培训宣传。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评价培训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长为常务组长,负责学校各学科课堂评价培训组织、管理、服务等项工作。建立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政策,对培训中涌现优秀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

  2、建立完善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教师培训计划。每个年级的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每个学期要接受集中培训2次,每次课堂评价培训的课时不得少于10个课时。

  3、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教师培训内容。制定或购买一套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教师培训教材,该教材的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理念9游会、课堂评价原则、课堂评价形式、课堂评价策略以及课堂评价方法。

  4、制定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教师培训考核评估措施。每位老师每次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培训时需要签到,加强培训考勤机制。在每次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实践考核,未合格继续参加下一次的培训,直到合格的,才发放本校课堂评价教师合格证。

  现在的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老师;激励教师。激励,在心理学中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过程。它是使个体受到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产生和维持一种兴奋状态,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在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调动教??的积极性和潜能,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和完善课堂评价激励机制,可以不断开发教师的实施课堂评价工作积极性和潜能,创造优异的成绩。

  1、实行“奖励、分配制度”激励对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起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实行课堂评价工作量津贴制度,按各人的工作量发放工作量津贴,打破“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多干少干不一样;用实行课堂评价实施次数奖励制度和实施效果奖励制度,鼓励和增强教师“课堂评价意识”。这些制度的实行与“目标管理”、“量化考评”制度挂钩,互相密切联系,对促进教工努力工作,积极进取起到有效激励作用。

  2、实行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励。在管理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就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于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实施效果明显的老师学校可以满足其职称晋升、精神和物资生活的需要。

  论文摘要: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引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其已逐步成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科学、高等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青年教师的知识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基于课堂教学的培训体系。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青年教师已经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执据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107.6万人,其中,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8.3%, 40岁以下教师占64.3%。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培训面向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初为人师,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思想活跃,观点新颖,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负担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发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虽然青年教师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贮备量大,但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与学脱节。具体表现为课堂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校教师多由“垂直教育体系”培养出来,即本科、硕士、博士的各个学历阶段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连着就读。学科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也较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由于社会和高校各种现行政策的导向,再加上现实利益的诱使,导致价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边倒。整天疲于跑项目、写论文,而课堂教学则处于应付状态,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这种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各高校逐步认识到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关注青年教师群体成长的同时,也构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其一,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显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多以讲授型为主,授课方式单一,且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方式简单,相当一部分的培训无检验措施;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培训表现、出勤情况考核都没有,仅在培训结束后每人颁发一个证书,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变成“走过场”,减低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更有甚者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厌学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其二,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培训对象笼统。部分学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依照教育规律办事,没有重视青年教师身体、心理及能力发展上的优劣势,缺乏对培训活动实施对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的认知。同时,高校包括各个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训,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本专业的,更多的是注重让教师接触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资讯,而针对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较久因为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且见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选择在很小范围内,如一个教研室定期开展一下活动,各自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教学情况。

  师资队伍结构制约着良好梯队的形成,据预测,高校教师退休人数在逐步达到峰值,为了使高校师资避免青黄不接的局面,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墙养,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挑起教学的重任。因此,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培训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步骤:

  应以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为基础,以使青年教师获得或改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结合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分别制定出长、短期培训计划,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按需施教、全体参与、系统完善的原则来安排。其重点应围绕青年教师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置出合理的培训课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办法,确保通过培训实现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和高校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了检验培训效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合理构建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高校组织需求层面、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三个方面。

  (1)高校组织需求层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有二:其一是发展方向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和高级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高校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培训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着眼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根据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高校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现存问题分析,通过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此进行深人分析,从而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全面培训。

  (2)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和要求。二是通过对教学评估体系实施结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师行为、态度及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教学薄弱环节或有待提高的领域进行培训分析。

  (3)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随着高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即使青年教师目前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也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也需要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培训以满足青年教师自身的需求。

  培训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但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高校在选择培训时应注意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多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模式。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培训内容和形式分三种:首先是职前教氰职前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且是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开始,更是帮助新青年教师建立与同事和教学团队的关系,建立符合实际期望和积极态度的契机。其次是在职培训。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计划与目标的基础上,由系或教研室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再次是脱产培训。对每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当面临新教材和新一届的学生时,都需要经历相应的短期脱产培训,以便更决地了解当下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沿情况、教改情况,从而满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学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开发,即指青年教师自己主动地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内在的整体素质的培训活动。自我开发也是一种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不断成长完善的培训方式。

  (1)培训组织结构。与高校其他部门的管理一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一个完善的培训组织结构可以使培训活动从一开始就系统进行,保证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课程选择、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培训工作围绕着培训目标执行,保持培训的新颖性和内容的实用性。

  (2)高校培训计划的制定。无论是年度培训、学期培训,还是月度培训,甚至是钊一对某一特定的培训需求而制定的专项培训,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体系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例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阶段,可将培训分为从事课堂教学工作0一3年、3一5年9游会、5一8年、8一10年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规划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计划的架构及内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为构成和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

  (3)培训的实施。根据培训实施的流程,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实施,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一切具体问题,完成培训实施总结。同时,不仅包括与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反馈,与相关培训主讲人沟通培训内容改进建议,而且还包括对培训效果进行具体评估。实际上,培训的实施是培训体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执行过程。

  高校为青年教师培训进行各项投入和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资,目标是为了通过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高校的总体水毛因此,必须加强培训管理和效果的跟踪,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不断改善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粤教师〔2008〕39号)文件的有关精神指导下,目前广东省的英语教师培训业已逐渐成为常态,每年都有相当的培训机会提供给奋斗在英语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进行进修提高。然而针对小学转岗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才能切实普遍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本研究针对目前小学转岗英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提出以真实英语教材为本位的小学转岗英语教师培训模式供同行共同研究,切实普遍提高转岗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广东小学转岗英语教师培训目前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该群体基数大,培训机会分布不均衡以及效果低微的普遍情况。

  基于国家政策和结构上的问题,广东的小学转岗英语教师的基数过大。例如,广州市部分区域也面临转岗小学英语教师所占比例过大的问题。由此可推测边远地区、不发达地区的转岗英语师资比例可能会更高。例如有研究者对位于粤西欠发达地区阳春市的转岗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英语专业教师普遍在市区重点小学工作,而在阳春市农村最好的乡村小学却没有一位英语专业教师,均是转岗英语教师。(李星梅,2008:35)因为转岗英语教师大量存在,因此必定会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程度,这样对孩子们平等接受英语教育的机会造成了巨大的差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另外培训机会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转岗的小学英语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比专业英语教师培训的少;位于城市的及重点小学的转岗英语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多,农村、不发达及偏远地区的接受培训机会少。仍以阳春市为例,研究者的调查显示,80%的转岗教师都只是接受本市进修学校培训两个星期就上岗,很少有机会参加省级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李星梅,2008:35)这种不均衡造成的问题显而易见:发达地区的英语教育水平越来越高,边远、不发达地区的就停滞不前,构成相对的低下。

  再者,面向小学转岗英语教师的培训缺乏针对性,而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对他们来说是缺乏成效的。很多情况下,小学转岗英语教师和英语教育专业教师的培训都是同时同批进行,很少专门针对小学转岗英语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模式效果低微,主要是基于转岗英语教师的“转岗”特点而出现的。他们往往从其它科目,例如语文、数学,甚至体育、音乐以及电脑科目等转教英语,往往缺乏科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学的套路和模式的把握和运用往往是模糊、不得要领的。另外他们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语音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更是有较严重的语音问题;(巫淑华,2009:96-98)更多的是这些教师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很可能只是停留在他们读中专前的水平。这些具体的情况都有别于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因而转岗英语教师和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英语教师进行共同培训在策略上是不妥当的,会引发培训效果低,培训课程难安排以及培训学员态度消极等多方面的问题。

  另外,即使在转岗英语教师中也会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给转岗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难题。有些教师语言功底和天赋较为突出,擅于学习,参加的培训机会也多,表现较为优秀,但更多的是教学水平和语言水平都较为低下的转岗教师。广东外语艺术学院从2007年到目前承接的小学英语转岗教师培训班中一般都是所有转岗英语教师混编在一起,甚至还有少部分英语专业教师。在这种转岗英语教师培训班中,有些教师对英语教学有较好的把握,教学的思路较为清楚,在教学过程中也懂得不断去反思教学过程,钻研英语教学的好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但语音语言基础低下,对他们英语课本本身都会有一定的理解和使用困难,更不用提教会学生们去理解和使用里边的语言知识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如果教师只会读课本,不懂得教学设计,不明白个中的真实原理,那他的学生其实也不会有进步。这种混合型知识层次的培训学员给转岗英语培训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需要建立以真实英语教材为本为的培训模式。

  承接上文,面向小学转岗英语教师(其中包括小学其他英语教师)的培训的确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培训效果低微。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培训时间分散或者短暂,培训学员因为常规教学的压力或家庭压力等引发态度问题或者精力不济的问题,学员英语基础层次不齐,课程设置不当,培训内容游离真实课堂或者培训课堂组织不力等。但从形成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课堂组织应该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将课程设置成过于分散,短时间给学员输入大量信息的,这些培训信息跟他们的教学关系又不是太密切的情况下,学员们想要取得进步就会比较困难。课堂组织如果缺乏互动,不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的还是典型呆板的讲座形式等,尽管聘用了高职称的教授或专家进行授课,这样的培训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的。原因很实际:培训学员即转岗英语教师们无法将他们接受的培训内容进行快速迁移。回到他们的课堂后,他们只能重蹈覆辙,走回他们原来的教学路子上去。这样的培训用“劳民伤财”来形容也不过分。

  针对广东小学转岗教师的培训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形成一个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培训模式,作为一个更科学的转岗英语教师培训体系的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接受培训的转岗英语教师有切实的帮助。这里提出一个以真实英语教材为本位的培训模式供同行共同研究,面向对象是小学转岗英语教师。

  该培训模式里的所有一切培训行为都将围绕着转岗英语教师们所使用的教材进行:课程设置、培训内容、课堂组织等。所有教学技能和培训内容的实操都以他们所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为出发点。例如可以针对转岗英语教师们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课堂口语而开设《英语课堂用语》,提高他们英语水平的《基础英语》,学习语音知识和纠正发音的《英语语音》以及提高他们教学技能的《小学英语教材教法》等课程。在进行《英语课堂用语》授课的时候,授课教师结合培训学员们使用的教材例如《开心学英语》或者人教版PEP英语教材等,在安排《英语课堂用语》每个单元内容的时候,例如新语言的引入,语法的呈现等,都紧扣教材的内容,在实操部分时也要求学员必须从所教的内容进行选材进行呈现,这样学员们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都会更进一步,增添了即学即用的技能,增强了上好英语课的自信心。另外在组织培训课堂的时候,也要注意组织具有互动性的课堂,避免中规中矩的“排排坐”模式,让学员体会到英语学习要在交互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的道理。可以采取变换座位编排模式,任务驱动,互相评课,书写教学设计等多种方式实现课堂组织中的互动。培训师(培训学员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给学员一个较好的示范,让学员看到真实教材的内容在实际处理的时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面向小学转岗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要实现它的良好效果,需要攻克一定的难题。这里暂为重点探讨培训内容和培训师的两大难点。

  培训难点之一是培训内容的选取,主要难度来自于选取的培训内容要以实际的英语课堂为指导。针对转岗英语教师的特点,可以设置例如《英语课堂用语》等课程。这是因为转岗英语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很难使用英语授课,因而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小学生很难有实质的进步。例如在呈现新知识,组织课堂时或维护纪律时教师如果都能使用英文,提高语言的输入,学生的听力水平就可以不断得到提高,对语言使用能力的体会自然也更为到位,对语言的意义理解也更加透彻。所以英语授课中每个环节的课堂用语都可以成为培训的内容,而不是随便选取日常口语作为面向转岗英语教师的培训内容。

  培训难点之二是培训师资。以真实英语教材为本位的培训要求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围绕学员们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因而极其需要培训师的努力才能实现。主要体现在对真实教材的处理和利用这个层面上。首先,培训师需要对各个年级的教材进行分析,并进行整合,或者抽取适当的内容作为培训的素材。在课堂中处理这些素材的时候,培训师也要有相当的熟练程度,对其在小学课堂的运作有恰当的认识。因而这些材料也需要培训师进行恰当的示范,可以给学员一个基本的模式去参考并加以改进。

  所以以真实英语教材为本位的培训要求培训师应尽可能掌握更多的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并能够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途径就是多到基层了解真实课堂的运作,甚至亲自授课,对真实课堂出现的需要进行考虑,再将其加入到培训的内容中去,从而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另外培训师吃苦耐劳,认真严谨的态度也是很关键的,因为面向小学转岗英语教师的培训往往都是一种示范效应,如果培训师马虎了事,不切实际,不跟真实教材结合,不了解真实课堂的运作,理论多于实践,那么其课堂的效果是非常欠缺的,学员的配合也会越来越不理想,很容易造成学员厌倦培训的消极心理。

  企业员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培训学习不同于全日校学生,他们往往是带着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和解答,而受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和工学矛盾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在压缩时间内把内容讲透彻,兼顾不到每个人的具体困难和需求,从而导致学员不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的精髓,对于员工实际工作的指导、促进行为的转换效果尚不理想。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属于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在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环境下,成年人面对传统课堂感觉更加枯燥,而翻转课堂模式对于员工学习更有吸引力。在成人教育培训领域,一些专业培训和咨询机构已经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培训和教学之中。如北京慧之桥咨询公司在“教学游戏开发与设计”培训中,提前将所学课件和课程相关资料部署在学习平台组织大家学习,通过讨论区和QQ群进行课前交流讨论,然后在集中培训的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答疑、实战比赛和成果展示评比,课堂结束时由教师对学员和学员分组进行评价,取得了比传统培训更理想的效果。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员覆盖,为邮政企业员工开展课程点播学习、交流讨论提供了网络环境和基础。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学习平台可提前将所学课程和资料进行部署,通过网上社区进行交流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手段鼓励学员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结合集中课堂面授,将前期网上参与情况、课堂现场表现与最终考核成绩挂钩,最终形成学员的学习考核成绩,实现课前自学、课堂互动、课后巩固的良性循环。

  3.1积极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无疑是对传统教育培训和教学模式的挑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员,都要积极转变观念。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变成了“教师听、学生讲”,教师从讲台走到幕后、学生由台下来到台前。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接受学员的检验,同时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研究学员需求,在促进和引导学员学习过程中提升新的教学技能,提高课程设计、课堂组织、课件制作能力,在学员评价和反馈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服务学员;学员要提高自身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协作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同时还需学习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通过网络查找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沟通。

  3.2引入设计理念,创新模式流程教育中的设计以真实情景为基础,为解决实践问题而生。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引入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从教学流程、课前策划、课堂组织方面重新设计。成人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作为两种不同的继续教育类型应区别对待,二者区别见表2.因此,对于在职学历教育课程的设计,应侧重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构建、配套辅导资料编写、知识点提炼和串讲、难点和重点讲解、课堂提问答疑等方面的设计;而在职培训课程设计,则应侧重课程要点讲解、相关资料搜索、联系实际启发反思、课堂交流展示等方面的设计。两种不同类型翻转课堂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